Quantcast
Channel: 苦勞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43

【2017.08 09 10月 捐款徵信】 「東北妖站街日常・攝影展」工作報告

$
0
0
2017/11/30

文/王顥中

過去兩個月,苦勞網跟幾個團體(中國愛的援助、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合作舉辦了「東北妖站街日常・攝影展」,在一個月的展期當中,我們連續規劃安排了四場講座,苦勞網團隊可說是耗費了洪荒之力才完成任務,所幸這次展覽也成功引起了許多朋友們的關注,在此要謝謝每一位來看展,並提供寶貴意見回饋的朋友。

此次的展覽的緣起脈絡,放長時間來看,要感謝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就我個人有參與的記憶追溯起,至少從2009年開始,性/別研究室透過研討會動員連結了兩岸三地關注性/別議題的運動與學術工作者,讓大家有機會彼此交換經驗,熟悉認識各自的運動議程與狀況;而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副教授林純德,近年在中國大陸四處奔走進行妖的田野研究,也是促成此次東北妖來台的重要機緣。今年(2017)7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在哈爾濱舉辦第六屆中國「性」研究國際研討會,在所長黃盈盈的邀請下,我個人以及當時的團隊夥伴陳逸婷也都出席了會議,並實際訪問認識了在東北地區服務站街性工作者的「中國愛的援助」馬鐵成的團隊,大家一拍即合,立刻決議年底前要在台灣辦展。

對我們而言,無論是什麼範疇的社會或政治運動,都不能侷限在台灣內部思考,很多人說,台灣問題是被大於台灣的政治環境所決定,所言甚是,然而這麼說的人,通常看見的也有關於(狹義的)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等等話題,而總是缺乏文化的、性/別的、情感的面向;另外,台灣包含LGBT在內的社會運動或說更為廣泛的公民社會,雖然經常強調要與國際接軌,但通常眼中看到的仍然只有歐美西方國家的經驗,以西方特定歷史過程發展出來的特殊經驗,普遍化為普世價值,援引作為衡量自身、他人的尺度。

這樣嚴重「偏食」的國際化,不僅使我們看不見西方自身的侷限,同時也讓我們忽視不同文明底蘊下發展出的另類現代與實踐,往往可以帶來更豐厚的知識與教育。此次的策展,可以說就是為了克服上述這兩方面問題的綜合嘗試,而這也是之所以苦勞網──作為一個運動的媒體──為何這次會花力氣投入籌畫的緣故。

這次攝影展,我們沒有申請任何官方補助,在經費支出與人力上,全由幾個籌辦團體共同分擔,苦勞網也承接了整個展覽從前期規劃、布展,過程中的活動策畫、幕後行政、宣傳,一路到展覽結束。而在這段時間裡,苦勞網幾個記者與特約記者也沒有因為攝影展就放下日常採訪報導的工作,我們的行政秘書,除原先苦勞網內部的行政工作外,也一併負責展覽有關的各種繁雜事項。

苦勞網在歷史上,除平面文字報導工作外,其實也曾舉辦過「鐵馬影展」這類不同媒介形式的活動,但對目前的團隊成員來說,以攝影展為媒介,介入並談論議題,這還是第一次嘗試,然而,收穫不可謂不豐厚,不僅攝影展本身帶來了很高的迴響跟觀展人次,四場講座中,從輕鬆詼諧的故事,到正經嚴肅的政治話題,從紀錄片的影像分析、國際與在地NGO的政治、台灣跨性別運動與學術的歷史,到對酷兒政治的反思(同時提出「爛逼」做為未來方向的指引)…各個主題不一的講座,出乎我們預料的是,竟能場場都爆滿,這也讓我們更加確信,台灣仍然存在著非常多,同樣不滿於目前檯面上紛飛的政治正確言論,且對不一樣的知識生產和批判聲音有所期待的朋友。

過去這四場講座的紀錄,我們未來將會陸續在苦勞網上發布影像紀錄,並且也在此預告,明年度我們還將尋覓適合的合作與展出單位,策畫將「東北妖站街日常・攝影展」帶到中南部展出,持續東北妖所捲動出的議題能量。

苦勞網是一個很小的獨立媒體,人丁單薄,但不得不說,我們也有些野心。

如果大家肯定我們的工作與成果,還是再次強調,希望能捐款支持我們,也幫我們多多宣傳,加入我們的定期定額捐款人行列,每個月一百兩百不嫌少,五百一千不嫌多。讓我們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在未來繼續發展出各種有助於刺激社會運動對話與思考的計畫。

  • 定時定額捐款
  • 單筆捐款
  • 郵局帳戶、信用卡授權書

    郵局帳號或信用卡紙本授權書(doc | pdf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43

Trending Articles